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多维赋能2025级研究生入学教育筑牢成长根基
【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单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作者:王彦平】

从开学报到的暖心关怀到红色研学的精神洗礼,从科研规范的系统讲解到实验室安全的实操演练,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围绕2025级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精心组织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通过“理想引领、学业导航、安全筑基、实践赋能”四维发力,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明晰发展方向,为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与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暖心迎新启新程,校院关怀递温度

8月30日,学院领导班子在龙湖校区迎新现场与前来报到的2025级研究生新生及家长亲切交流,叮嘱新生要珍惜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机遇,主动走进实验室、融入科研团队,在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锤炼专业能力。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升和亲临学院迎新点,对学院迎新工作表示肯定。学院积极优化迎新服务细节,从报到流程简化到生活需求响应,为新生搭建好适应校园、开启科研之路的第一个台阶。现场的细致关怀与殷切期许,让初入校园的新生切实感受到学校与学院的重视,快速消除了陌生感,对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思想领航明方向,学科优势强信心

9月2日,学院在西附楼111会议室举行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学院党委书记黄树桥以“深学细悟新思想,科研报国勇担当”为主题讲授开学第一课。他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卓越成就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新生将个人科研追求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他强调,科研诚信是学术生涯的“生命线”、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工作的“底线”,要求新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牢规范意识,坚守科研报国初心。院长李子荣聚焦学院学科实力与专业发展,详细介绍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历程、师资力量及科研平台优势。

导师协同定规划,科研规范划红线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如何平衡?学位论文各阶段有哪些关键要求?”针对新生普遍关心的学业问题,副院长惠贞贞在专业介绍会上结合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培养特色,逐项拆解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环节的具体标准,清晰梳理出“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的时间节点与质量要求,为新生绘制出清晰的学业路线图。学院还组织全体硕士生导师与新生举行了对接见面会。会上,导师们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催化技术、环保化工工艺等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新生们结合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积认真咨询,现场确定初步研究方向。同时,全体新生签订《研究生科研诚信承诺书》,以书面形式承诺严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安全教育筑防线,红色研学强担当

入学教育期间,学院将安全意识培养贯穿始终。党委副书记张炎在班会上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围绕防电信诈骗、防火防盗、防传销等内容开展了安全教育。在实验室安全培训环节,惠贞贞与实验室负责人柯香带领全体新生在实训楼小广场演示了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操作步骤,并结合材料与化工专业特点,对危化品储存使用规范、实验废弃物处理流程、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确保新生掌握科研场景下的安全技能,做到“懂安全、会防护、能应急”。

红色基因的传承同样是入学教育的重要篇章。学院组织新生赴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开展研学实践,通过参观珍贵革命文物、聆听抗战时期的化工领域爱国故事,引导新生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强化“科研报国”的使命担当,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集体融入聚合力,赋能成长启新篇

为帮助新生快速建立集体归属感,学院组织开展了研究生“破冰”团体辅导,引导新生们通过自我介绍和分享兴趣爱好,快速认识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彼此。同时,班级群、导师沟通群同步建立,为及时解决研究生们的各种生活和学习需求提供有效沟通平台。

此次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紧扣学院对“实践型、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定位,有效实现了理想信念、科研规范、学业规划、安全意识、红色教育的全方位覆盖,为未来三年的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特约通讯员:路润麟 摄影:宇春虎 李霞 审核:张炎 黄树桥 编辑:李锦)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